首頁 >> 新聞動態

國醫大師余瀛鰲先生學術經驗研討會召開

2022-08-03 11:15:50 317瀏覽

2022年7月28日上午,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主辦的“國醫大師余瀛鰲先生學術經驗研討會”在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會議室舉行,中國中醫科學院紀委書記于林勇、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陶曉華、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儒醫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會長盧祥之、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所所長肖永芝、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所原所長胡曉峰、余瀛鰲先生家屬和傳承弟子代表、本所職工與研究生,以及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中國中醫藥報記者共四十余人參加了研討會。研討會由肖永芝所長主持會議。

余瀛鰲先生出生于1933年,江蘇阜寧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研究員、中醫臨床文獻學家,出身于中醫世家,幼承庭訓;本科畢業于上海同德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前身),后成為首屆西醫學習中醫研究班學員;又師承中醫大家秦伯未先生。家學淵源,承繼名師,融匯中西,自成一家。余瀛鰲先生從事中醫臨床和中醫文獻研究六十余年,既注重對中醫理論和古籍文獻的深入研究,又重視臨床實踐,是真正知行合一的中醫大家。2022年7月,余瀛鰲先生被評為第四屆“國醫大師”。

3c187ddeaf2631990bd2e620c86d047.jpg

于林勇書記首先對余瀛鰲先生榮獲“國醫大師”稱號表示祝賀。他指出,余瀛鰲先生出身于中醫世家,又師承秦伯未先生,勤勉好學,孜孜不倦,學貫中西,成就了高尚的學養和精湛的醫術。于書記熱情贊揚了余先生的人格魅力。他強調,余老等前輩打造的學術高峰,值得年輕學者深入繼承和發揚。醫史文獻所應該進一步深入學習、研討余老的學術經驗和思想,把這一寶貴的學術財富繼承好發揚好。于書記進一步指出,在近兩年的新冠疫情中,中醫人的突出表現和取得的輝煌成就,為中醫事業的發展帶來了良好機遇。醫史文獻學人更需具備特殊的定力,明確目標與使命,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以余瀛鰲先生為楷模,立德為先,靜下心來,好好做學問,加強內在修養,增強底蘊和實力,不斷進德修業,為中醫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彰顯醫史文獻所的魅力和光彩。

余瀛鰲先生傳承弟子代表陶曉華副校長從“感謝”“感恩”“感想”三個方面發言。陶校長首先對院領導、諸位同仁以及余老家人對申報“國醫大師”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其次,對余老的言傳身教表達了感恩之情。他說,余老仁心仁術,一生心無旁騖,專注于中醫文獻和臨床;身為教師,對學生關愛有加,不厭其煩地為學生修改論文。余老寬以待人,不論是院內院外,有上門求教者,皆來者不拒,常常親自執筆認真撰寫信件和書稿,幾十年如一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著后學。最后,陶校長建議加強對余老學術經驗的整理,主要包括筆記、論文、手稿和講座材料等,多舉辦余老學術思想研討會,加強對醫史文獻人才的培養,使醫史文獻事業向前推進;希望借助現代技術、信息化手段,通過醫史所網站等媒體,對余老的學術思想進行推廣。

余瀛鰲同道友人代表盧祥之會長分享了與余老相識相知的經歷。盧會長稱贊余瀛鰲先生“敏于行而訥于言”,平素看似木訥,不茍言笑,但內心非常豐富,若逢其志趣所在,往往又能款款而談,意氣風發,言中有物,底蘊深厚。盧會長回憶起余老問診病人的場面,贊其謹記“忠恕之道”,對病家恭敬善待、仔細周到,其謙謙君子之風、溫潤祥和之態、醫者仁人之心,正是中醫經世致用的表率。盧會長當場吟詩一首:“世尊余夫子,熟典人所知。五代傳家學,鬢白著不松。尊為儒者儔,術為富蒼生。歷世犁醫壇,慷慨駕舟輕”,以此盛贊余老的大家風范。他還題字一幅“仁者壽山河”,通過余老家人相贈,表達了對余老榮獲國醫大師稱號的祝賀。

中國醫史文獻所原所長胡曉峰發言談到了跟隨余老師學習的三點感受:其一,平易近人,余老作為中醫大家從來都是和藹可親,對求教者有求必應;其二,淡泊名利,余老專注于學術和臨床,常常婉拒各種媒體采訪,無心顧及各種名利;其三,治學嚴謹,凡撰寫的書稿皆親自修改數遍,遣詞造句均仔細斟酌,唯恐有所疏漏。余老師的學術和人格需要后輩認真地學習。胡所長建議成立余瀛鰲先生工作站,設專人整理所內所外現有相關資料,使余老的學術思想和臨證經驗可以代代傳承。此外,胡所長還建議在所內設立專項,收集在世名老中醫的資料,總結他們的臨床經驗,并將這些經驗傳承下去。

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萬芳研究員回憶起近二十年前拍攝《百年中醫傳承錄》時,余瀛鰲先生大力支持并熱心撰寫推薦信,才使其與各位國醫大師取得聯系,從而確保了拍攝過程順利完成,留下諸多名老中醫的寶貴視頻資料。萬老師特別提起余瀛鰲先生與馬繼興先生共事六十余載,一起創建中醫文獻學科,二人之間情義深重。在馬老病重彌留之際,余老不顧自身年老體衰,堅持去醫院探望,二人互道珍重。馬老去世之后,余老徘徊、傷感和悵然,親筆撰文寄托對馬老的哀思與懷念。萬老師的一番回憶,使在座各位不勝唏噓。

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王鳳蘭研究員講述了跟隨余瀛鰲先生學習的經歷,王老師在余瀛鰲先生身邊跟診時間最長,深受余老先生熏陶。她回憶道,余老師是平易近人的謙謙君子,他兢兢業業,辛勤耕耘,從不爭搶取各種名利,但其學術人格卻在業界盡人皆知,為眾人稱贊。

余瀛鰲先生弟子謝琪處長指出,余瀛鰲先生是一位真正“傳道授業解惑”的師者,其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使學生耳濡目染,身體力行。余老先生學術由博返約,作為弟子只能由其所呈現的學術成果而窺其堂奧。余老常謙稱自己只是學術界的一名老兵,只是為中醫界貢獻了一小部分力量,其深厚謙和之學養讓后學仰慕。

余瀛鰲先生弟子李鴻濤研究員指出,余老先生是一個嚴謹認真的學者,是學界之模范與榜樣。八十多歲高齡仍思維敏捷,臨床圓機活法,同一治法因癥狀不同而用藥細節有別,每一位病人都詳細地問診、號脈。雖然年事已高,眼底多次出血,仍用放大鏡一字一句認真撰寫病歷。余老先生為抱樸謙和之長者,平等對待并尊重每一個人,曾在自己身體不適的情況下,仍然登門問候患者,其仁心令人動容。

余瀛鰲先生的弟子張衛研究員講述了跟隨余瀛鰲先生學習的經歷,表達了對余老崇高學養的敬慕以及其精湛醫術的贊嘆,并懇切地建議醫史文獻所務必對余瀛鰲先生的學術成果及臨床經驗進行整理,加以繼承。

714e12cd4a4cdea41b0dcecdb25778b.jpg

此外,余瀛鰲先生之子余楊代表家屬發言,對出席會議的來賓表示感謝。余老的各位弟子談起了余老在中醫古籍整理中的貢獻、高尚的師德以及跟隨余老學習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令人回味無窮。

余瀛鰲先生年近九十,六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中醫學這片土地上。在文獻研究中,他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為中醫古籍整理做出了卓越貢獻;在臨床工作中,他醫者仁心,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使患者如沐春風、受益良多;在工作生活中,他平易近人,甘為人梯,提攜后學,“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了一批又一批的醫史文獻學人。

本次研討會,通過對余瀛鰲先生學術思想、臨證經驗、治學理念、學者風范、醫德醫風的研討與回顧,鼓勵研究人員和青年學子以國醫大師余瀛鰲為榜樣,將孫春蘭副總理在第四屆國醫大師和第二屆全國名中醫表彰大會上的講話精神貫徹落實到醫史文獻研究的實際工作之中。



(王嬌、宋歌)


熱門推薦

丁香婷婷色综合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