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動態

余瀛鰲研究員榮獲第四屆“國醫大師”稱號

2022-07-20 15:23:33 859瀏覽

為褒獎在中醫藥事業發展中作出杰出貢獻的模范典型,引領激勵廣大中醫藥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傳承創新、砥礪前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開展了第四屆國醫大師評選表彰工作,經單位推薦、形式審查、行業評審、社會公示等程序,共有30名老中醫藥專家入選第四屆國醫大師,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余瀛鰲主任醫師、研究員獲此殊榮。

余瀛鰲,字榮成,號未病,1933年3月出生,從醫60余年。祖籍江蘇阜寧,出生于中醫世家,高祖為清代新安名醫,曾祖余贊襄、祖父余奉仙均為中醫名家,父親余無言為著名傷寒大家,自20世紀30年代始,與丁福保、謝觀、陳無咎、陸淵雷、葉橘泉、蒲輔周、秦伯未、程門雪、章次公、張贊臣、陳邦賢、陳慎吾、嚴蒼山等醫界名流交往甚密,先生自小耳濡目染,受到濃郁的傳統文化熏陶。

余瀛鰲先生1955年畢業于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同年參加我國首屆“西醫學習中醫研究班”,以優異成績結業。1956年拜師于我國著名中醫學家秦伯未教授。1958年被分配到衛生部中醫研究院編審室(現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所長,1992年被聘為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2013年被授予第二屆“首都國醫名師”榮譽稱號,2017年被授予首屆全國名中醫榮譽稱號。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醫史文獻分會主任委員、名譽主任委員,上海市中醫文獻館名譽館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文獻學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第一批全國中醫藥傳承博士后合作導師,第六批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和北京市中醫管理局“薪火傳承3+3”名醫工作室指導老師,重視中醫專病通治方的探索和研究,生平著作宏富,為中醫臨床文獻學研究作出了杰出貢獻。

余瀛鰲先生為中國中醫科學院榮譽首席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先生曾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級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國中醫科學院建院65周年突出貢獻獎、岐黃中醫傳承獎、中國民族醫學會突出貢獻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學術著作獎、海峽兩岸中醫藥學術大會榮譽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基礎研究獎等多項獎勵,為中醫藥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余瀛鰲先生堅持臨床診療60余年,曾先后在衛生部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內蒙古包鋼職工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門診部、京城名醫館、炎黃國醫館等醫療機構應診,門診量逾20萬人次,患者遍布全國各地,隨診時間最長的達30余年之久,療效顯著。侍診弟子長期觀察與隨訪評估顯示,余先生的診療遠期療效好,有很高的群眾影響力。

余瀛鰲先生倡導文獻研究要“學以致用”,他成功開創了中醫臨床文獻學科,構建了中醫臨床文獻學的學術內涵、研究方法與研究范疇。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及日本北里研究所受此影響,增設了中醫臨床文獻研究方向和執行機構,為全國乃至周邊國家的臨床文獻研究帶來了活力。

余贏鰲先生在診療方面倡導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診療思維模式,提出主病主證,或輔以兼病、兼證治法,病證相參選用通治效方加以治療,為臨證各科病證治療樹立了典范,使中醫診療更加清晰便捷,有力地推動并深化了中醫診療在臨床的靈活運用。

余瀛鰲先生汲取古今名醫臨床診療經驗,在“通治方”研究與應用上成就卓著。先生倡導“主方主證”與“通治”思想,創立了“通治方”診療思想。臨證精于內科雜癥,尤擅肝腎疾病、心腦血管與婦科等疑難病證,先后創制了肝病、腎病、癲癇等66種疾病75首通治效方及其隨證化裁加減的用藥規律。其通治方已被載入《名醫名方錄》《當代名醫證治匯粹》等多部醫籍,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醫臨床診療醫學體系。

余瀛鰲先生榮膺第四屆國醫大師,不僅是中國中醫科學院的榮耀,亦是全國醫史文獻學界的榜樣與標桿,更是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全體職工的無上光榮。這必將鼓舞全國醫史文獻學界以余瀛鰲先生為楷模,堅持“讀經典,做臨床”治學方法,發揚老一輩醫學家之大醫仁愛精神,在中醫藥學術發展大有可為的今天,遵循“守正創新”理念,保護好傳承好中醫國粹,確保中醫藥學術精華薪火相繼、代代相傳。



熱門推薦

丁香婷婷色综合五月